SDなど球体関節人形を中心する手作りと旅行の暮らし
廣興紙寮
2019-08-28 (水) | 編集 |
2018年夏天,在網路電台needs RADIO主持了一個介紹台灣地區觀光工廠的節目。把逐字稿放進自己的部落格做個紀錄。第4集節目做的是埔里的「廣興紙寮」。

IMG_00811.jpg
(正在造紙中的老師傅)

哈囉!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歡迎收聽今天的節目,我是主持人禾子。今天也要帶大家一起參觀點一處點亮台灣的觀光工廠!在我們的節目中介紹過的觀光工廠,你可能沒有用過他們的產品,甚至不曾聽過他們的名字,但是他們卻都是造就台灣多元、繁榮光景的幕後推手,而且,即便在經濟不景氣,同業相繼歇業的時候,他們仍然咬緊牙關,想方設法繼續傳承,他們就像是點點星火,雖然不起眼,卻努力發光,照亮台灣。今天我們要在節目當中介紹的這座觀光工廠,是位於南投縣埔里鎮的「廣興紙寮」。

按照慣例,在介紹這座特別的造紙廠之前,我們先來聊聊關於「紙」的小故事。

[READ MORE...]
茶山房肥皂文化體驗館
2019-08-21 (水) | 編集 |
2018年夏天,在網路電台needs RADIO主持了一個介紹台灣地區觀光工廠的節目。把逐字稿放進自己的部落格做個紀錄。這一集節目做的是三峽的「茶山房肥皂文化體驗館」。

DSC_19621.jpg
(導覽員正在解說茶山房的歷史)


各位親愛的聽眾朋友,大家好,很高興又跟大家在空中見了,我是主持人禾子,今天也要帶大家一起探索點亮台灣的觀光工廠。這一集,我們要介紹的,是位於新北市三峽區的「茶山房肥皂文化體驗館」。照慣例,在進入工廠之前,禾子要先帶大家來認識一下肥皂!

大家都用過肥皂吧?生活當中我們會接觸到哪些種類的肥皂呢?最容易聯想到的當然是洗澡、洗臉,總之就是洗身體用的肥皂;除了清潔身體,也有用來洗滌衣物用的洗衣皂。我們藉由肥皂,帶走身體上,或是物品上的髒污。那麼大家想過肥皂是如何帶走髒污的嗎?

肥皂去污原理

現代人除了肥皂之外,也會使用沐浴乳、洗衣精等,來達到清潔效果,其實他們的去污原理都是一樣的。我們來複習一下國中課本裡教過的肥皂的去污原理吧!組成肥皂的分子,有一端是親油端(專業一點的說法叫做「親油基」),而另一端是親水端(同樣,專業一點的說法叫做「親水基」),洗滌的時候,肥皂分子溶解在水中,在水中團聚成一個個「微胞」,親水端向外鄰接水,親油端向內,並且靠近油汙的分子,把油汙包入微胞裡面,使得油污能「溶」在水裡(或說是「懸浮」在水裡),這時候再用更多的清水沖洗,把這些懸浮著油汙的髒水沖掉,我們想要清潔的身體或是衣物就會變得乾乾淨淨啦!這就是肥皂去污的原理。肥皂和合成清潔劑的去污原理相同,肥皂由動物或植物的油脂,與強鹼性物質(如氫氧化鈉)反應生成,合成清潔劑則是提煉自石油,並經人工合成的有機化合物,與酸或鹼反應製成。和添加了許多化學成分合成清潔劑相比,肥皂帶走油脂與污垢後,流入河水中,可以被生物分解,較友善環境。

肥皂的歷史

人類使用肥皂的歷史源遠流長,考古學家在挖掘西元前2800年的巴比倫遺跡時,在陶瓶裡發現了狀似肥皂的物質。

在巴比倫挖掘出來的泥板上,記載西元前2300年前,製造肥皂的公式。提到古代人將脂肪和灰一起燒煮,而製出肥皂。這是最早關於肥皂製作的文獻紀錄。

在西元前1550年的醫藥文獻《埃伯斯紙草文稿》當中,也描述了如何將動物脂肪、植物油和鹼性鹽混和,製造出香皂的過程,並將香皂用來洗潔和治療皮膚疾病。

此外有一個關於肥皂語源的傳說也相當有意思,英文的soap這個詞,在拉丁語中,意思是動物的脂肪,也就是肥皂的原料。但有一個流傳已久的「杜撰傳說」是這麼說的:有一座「只存在虛構的傳說中」的山,叫做「薩博山」,根據傳說,這座山位於羅馬附近,古羅馬人在這座山的山坡上,殺生獻祭,祭壇上燃燒過的木柴灰燼與動物祭品的脂肪混合在一起後,形成了一種特別的物質,這種物質流到附近水道,居民們發現它可以幫助他們把衣服清理得更乾淨。於是,便將這種物質以山的名字來命名,叫做soap。但是這個傳說並沒有歷史上的考證,大家把它當成一個傳說故事就可以了。(薩博山的杜撰故事)

肥皂為什麼叫肥皂?

而中文的肥皂為什麼叫「肥皂」不叫「瘦皂」呢?我們先來談談中國古代的先民們是清潔智慧吧!秦漢時期,我們的老祖宗就地取材,使用洗米水來洗頭髮和洗臉。

後來,到了魏晉南北朝時代,先民把豬的胰臟洗乾淨後,撕除脂肪,研磨成糊狀,再加入豆粉、香料等,均勻地混合後,經過自然乾燥便成可作洗滌用途的「澡豆」。澡豆製作過程中,將豬胰臟研磨,增強了胰腺中所含的消化酶的滲出,混入的豆粉中含有皂素和卵磷脂,後者有增強起泡力和乳化力的作用,不但加強了洗滌能力,而且能滋潤皮膚,算是當時比較優質的洗滌劑。然而,要大量取得豬胰臟這種原料很困難,所以只少數上層貴族能使用。後來,人們又在澡豆的製作工藝方面加以改進,在研磨豬胰臟時加入砂糖,又以純鹼或草木灰(主要成分是碳酸鉀)代替豆粉,並加入熔融的豬脂,混和均勻後,壓制成球狀或塊狀,這就是「胰子」了。

宋朝的莊季裕,在他所寫的《雞肋編》當中提到:北宋滅亡以前,北方地區的人們知道可以使用「皂莢」這種植物,當作天然的洗滌清潔劑,但是,南渡之後,當時的杭州周圍地區缺少皂樹,本地人都是使用一種叫做「肥珠子」的果莢清潔,肥珠子這種樹木,和皂樹一樣都很高大,葉子和槐樹的葉子相似但較細,果實黑黑圓圓的,肥大,有厚厚的果肉,果實的汁液比皂莢還要黏稠,於是南渡的北方人在學會使用這種物品之後,根據其比皂莢更「肥」的特點,發明了一個新稱呼——「肥皂」。而肥珠子還有一個大家較耳熟能詳的名字,就是「無患子」。

[READ MORE...]
吳福洋襪子故事館
2019-08-14 (水) | 編集 |
2018年夏天,在網路電台needs RADIO主持了一個介紹台灣地區觀光工廠的節目。把逐字稿放進自己的部落格做個紀錄。這一集節目做的是新北市林口區的「吳福洋襪子故事館」。

IMG_9762_1.jpg
(運轉中的襪子工廠)

今天要和大家介紹的觀光工廠是位於新北市林口區的「吳福洋襪子故事館」。不過,在介紹襪子故事館本身之前,禾子想要問問大家幾個問題!

為什麼人類要穿襪子

大家應該都穿過襪子吧?那麼為什麼我們需要穿襪子,而人類又是甚麼時候開始穿襪子的呢?襪子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距今5000~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當時的襪子與現在的型態差異很大。在織造技術發明之前,人類將乾草塞在鞋子裡或把動物的皮毛綁在腳上,以達到保暖和保護的效果。所以啦,襪子一開始的作用就是最基本的「溫暖腳部」和「保護腳部」。

經過了幾千年之後,人類社會進入21世紀的今天,襪子除了「溫暖腳部」和「保護腳部」之外,也滿足了人們保暖、舒適、美觀的需求,也同時有保健的功能呢!。下面我們就來說說現代的襪子可以做到的事情:
1.「吸汗」:穿襪子就可以把腳汗從腳趾中吸出來。而不是留在腳趾頭和腳趾頭縫中。
2.「防腳氣、腳臭」:保持足部乾爽,避免細菌滋生產生腳臭。
3.「舒適、保暖」:夏天腳會更乾爽舒適,冬天吸汗並保持鞋子內部溫度。
4.「保護腳部」:避免腳與鞋子的摩擦所造成的傷害
5.「流行時尚」:可以跟衣服搭配,美觀又時尚。
6.「功能性」:依照人們不同的需求襪子也具備不同的功能。比方說:醫療級的「束腿襪」可以防止靜脈曲張;久穿不臭的「抗菌襪」及冬天時會發熱的「保暖襪」。

剛剛我們提到了醫療及的束腿襪可以防治靜脈曲張,那麼什麼又是靜脈曲張呢?靜脈曲張是指,靜脈血管內的血流,因「靜脈壁」或「靜脈瓣膜脆弱」,而使血流積聚,無法回流心臟的症狀。發生的原因有很多種,一種是心臟或是血管生病造成的,其他較常見的因素還有:因為下肢血液循環不順,血液容易滯留造成的。這時血管壓力會變大、顏色變深、扭曲凸出皮膚表面如蜘蛛網。血流不順也造成下肢細胞缺氧、得不到足夠養分供應,皮膚也會跟著產生病變。較簡易的改善方法有多多走動、運動,或是穿上剛剛提到的束腿襪都會有幫助!

襪子的歷史

接下來,我們要來看看襪子在中國的演進史。首先,我們來看看中文的「襪」字是怎麼寫的:現在我們常見的(衣部的)「襪」這個字,是由(皮革的革,革部)「韈」所演變而來的。古代的韈子是以獸皮製作而成的,所以寫作「韈」(革部的韈)。隨著紡織品的出現,襪子由獸皮發展到利用布、麻、絲綢製作,(革部的)「韈」也演變便成為(衣部的)「襪」了。古代的襪子大部分用麻、棉、絲、革等等的材料製作而成,在還沒發明機器的時代,以手工裁剪縫合面料,做成與腳部相似的形狀,並使用襪帶或繩子紮起來,所以中國古代的襪子也稱為「足衣」、「足袋」。

據說在中國的夏朝就已經發現當時有人會穿著襪子了,西周時出現了原始紡織機,於是人們開始穿紡織布襪,但皮襪比布帛襪子還保暖,所以皮襪仍普遍被人們使用。但因紡織品取得不易,所以布帛襪子也是身分地位的象徵。

在古代的中國,鞋子叫做「履」,臣下見君主時,必須先將履、襪脫掉才能登堂,不然就是失禮。對於平輩和身分相稱的人來說,脫履之後,在室內是不是要脫襪,沒有強制規定。但如果是長輩或是身分比自己高的人,和自己在一起,就不能穿襪子。這種情況在民間也有反應,比如說婦女在服侍公公、婆婆時,不能穿襪子,赤腳代表尊敬。到了隋朝,習慣則有了改變,官員上朝時都會穿著襪子,表示對在上位者的尊敬。這樣的轉變是不是很有意思呢?

往後中國的襪子在外型和素材上都沒有太大的變化,而今天我們穿著的襪子受到西方較大的影響,所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西方襪子的演進吧!

西元前8世紀,希臘詩人海希奧德記載了關於襪子的名稱,以及是由動物毛皮製成,利用繩子把襪子固定在腳上的物品。這是襪子第一次被記錄在西方文獻中的紀錄

西元2世紀羅馬人開始穿著織布縫合的襪子,搭配羅馬拖鞋。(穿拖鞋配襪子,是不是和現代人的穿搭方式很不一樣呢?)

西元6世紀時,有穿襪子的人視為貴族,當時的襪子大部分只包覆小腿,並沒有腳底,形狀像今天的襪套,由亞麻或羊毛所編製或織布縫成。穿著時會用襪帶或綁腿帶固定,以防滑落。

時間到了中世紀的歐洲,這時候,寬鬆的馬褲開始流行,隨著時間的演變,到了12世紀的時候,馬褲變得越來越短,長度只有到膝蓋或大退,腳腿外露,因此男人們開始穿著非常華麗的長筒襪子來裝飾他們的腿部。這時候的襪子開始有精緻的手工刺繡紋樣,顏色也很豐富。

15世紀,隨著馬褲及連身外衣演變,男人幾乎整雙腿外露,原本成對的長筒襪變成整件的褲襪,從腰部包覆到腳踝或腳底。女人因為穿著連身裙,裙子會完全遮蓋雙腿,所以僅穿一般短襪。有趣的是,褲襪是男人先開始穿的。同時貴族流行穿著蠶絲和左右不同色或不同紋路的襪子。

[READ MORE...]
SD的世界專訪內文翻譯練習1
2019-08-08 (木) | 編集 |
IMG_3668.jpg
(插圖與下文無關,只是想放圖而已)

P38

我們家的娃娃一定要幸福才行。
對於美有絕對的堅持。

SD Key Person Interview
株式會社VOLKS專務董事重田節(暫譯)

來聽聽SD的提案者重田節專務聊聊開發Dollfie時的心路歷程吧。


「VOLKS原本是以銷售塑膠模型起家的,因此我們客人100%都是男性,公司的員工也幾乎都是男性。我的先生是非常熱衷的模型迷,他說曾說:『塑膠模型是很深奧的!每個人做出來的成品都不一樣,我希望能把塑膠模型提升成可以向其他人誇口的興趣』,那就是我們當初創業時的想法。當然,我們當時沒有可以從一開始製作塑膠模型工具的資金,但是先生很有塑膠模型的眼光,他看上某件作品時,會說『這很適合做成塑膠麼型』,把這件作品當作自己的原創,請人代工生產(OEM),做成產品,並且介紹給我們的顧客。先生擁有「這個東西很適合做成塑膠模型」的眼光,並且會向顧客推薦:「請把這個做為您的原創商品,由我們來代工製造吧!」(這個段落感謝譯者前輩指正)

後來,我們開始販賣Garage Kit(GK模型),但是直到我們現在的正造型師圓句昭浩製作的哥吉拉獲得東寶的版權後,才開始製作原創的模型。

那之後過了好幾年,Figure出現,因此我們也打算製作女孩子的Figure。由於VOLKS已經會製作可動的機器人模型了,所以我們也知道如何藉由各種不同動作的改變,進而改變模型的給人的感覺。但是當時最主流的卻是「固定動作」的模型。我們覺得從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看模型是很有魅力的,因此也想做出這樣的Figure。

在這當中,我們開始想要做做看自己擅長的,可以動的「人偶」,但是,因為我們家是塑膠模型商,並沒有布料之類的知識和knowhow。因此,我們把服裝的製作交給顧客,我們就只專做身體和頭部,於是製作出了大約27公分的可動娃娃。那時候的熱銷程度令我們非常驚訝。

P39

有一次,圓句的夫人讓我看了一個娃娃,她說:『這是我先生做給我的』。那個娃娃的材質和現在的娃娃完全不同,但是充分地展現了我們家的胺基甲酸酯技術。因為我希望能有做出更大更精緻的娃娃,一字排開一定很酷!於是,說了『向製作大型娃娃挑戰吧』這話以後,我們就做出了60cm的SD。我們將目標族群設定為女性。雖然過去我自己並不玩娃,但曾經想過要大型的娃娃。果然沒錯,可以抱著的娃娃充滿了魅力,這個大小的話就可以實際抱起來了。」

Super Dollfie,高完程度的未完成品

「商品化之後,我們在最後修飾的事上,付出了12、13年的辛勞。當然,我們嘗試如何提升我們家的胺基甲酸酯技術,但是在過程中,要製作這麼大的模型,當胺基甲酸酯在脫膜時,無論如何都無法平整地脫膜、產生氣泡、顏色不均,這些都是我們必須克服的問題。

由於胺基甲酸酯技術是試作品階段用的東西,因此無法拿來量產。會受到氣溫和濕度的影響。成形方法不同、添加矽的方法也不同。本來就不是用來量產的素材,一個原型,最多只能翻模成30~50個模型。如果是GK模型的話,可以在表面上色,有側線的話可以磨掉,有洞的話就填起來,顏色不均的地方塗起來就好,但是娃娃的話,表面的皮膚就已經是完成品了。因此處理起來是相當辛苦的。

你知道的,我們原本就是靠賣模型起家的,如果是販賣已經塗裝好的模型,客人要做些什麼的話,最多也只是拿砂紙磨一磨罷了。我們也希望能夠讓顧客多享受一些動手做的樂趣。因此直到現在,我們的娃娃都是完成度非常高的『未完成品』,可以說是『另一個我』。說到底,每個娃娃送到客人手中,都是專屬於個人的娃娃,而這些娃娃的完成,需要靠客人自己來。」

「Dear SD」的誕生

「我的堅持是重視可動性,而且不可以有損娃娃的美感。所以就連裸體時也都必須要美美的才行。我知道,每個人對美的標準都是不同的,但是至少要把我對美的要求當作最低標準才行。娃娃必須要能夠自立,也要可以坐下。在這層意義上的美也是必須的。SD將會持續追求這樣的美。現在也還未結束。但是越追求,要管理品質就越是困難。讓娃娃站起來的方法、穿衣服的方法之類的。在某種意義上也存在著衝突,對我自己來說也是。SD誕生以來,我和客人們也長了20歲。

其實在這段期間,我的母親過世了,我曾經想要送我的母親我們家的娃娃,但是如果娃娃太大了,對她來說會是一個相當大的負擔。92歲的母親親自為娃娃做了衣服,

P40

但是像幼SD尺寸這麼小的衣服,製作起來還是相當困難的。因為有這樣的想法,於是誕生了「Dear SD」。想把這份禮物送給重要的你。這娃娃並不是『另一個我』,而是送給重要的人的禮物。因此這就是即便是新手,也可玩我們的娃娃的原因。」

2015年8月在京都的Dolls Party上,發表了「Dear SD」,專務第一次一個人站上舞台,握著麥克風說道:「希望您能把這個娃娃送給您最重要的人」。

「Dear SD」的銷售方式和其他的SD不一樣,只能在會場購買。每一個娃娃都必須好好地穿著洋裝展示,而不是放在箱子裡。看看哪一個是你最想要送給你最重要的人的娃娃,才能指定迎接她回家。

被帶著無限遐想的表情吸引住

最早被製作出來的model分別是Kira、Sara、Nana、Megu。她們是我們最長年暢銷的SD,而「Dear SD」最初的型號也是這四款。

「思考著這是要送給顧客的禮物時,當然有想過說『還是用別的臉型好了』。那個時候沒有互換性就不行,所以就採用了最早期的Megu的頭型。到這邊為止都還是模型商的思考方式呢,非常講究互換性(笑)。常有店裡的年輕人說,那個孩子(Megu),表情有點冰冷。即便是幸福的孩子,也會有給人感覺冷靜的孩子。好像是在想著甚麼事情的表情,這樣的表情吸引了大家。

很多人會覺得上了年紀的人,抱著娃娃,是不是就會有一種好像抱著自己的孩子,有點懷念的感覺。但我卻不這麼想。這是因為我們家的娃娃並不是用來替代兒童的娃娃。而是『另一個我』,用來表現自己的物品。所以送人時,也會期待對方把娃娃當成自己,好好珍惜。但這樣的期待並不是強制的,因此,要如何讓收到的人也能覺得『啊,這個娃娃好可愛』呢?所以我們家的娃娃一定要幸福才行。除了美以外,還一定要幸福才行。但是很可惜的,娃娃待在客人的身邊看起來才比較幸福(笑)。這樣很好,比待在我們這裡幸福才是好的。

客人迎接SD時,在天使之里不是會舉行迎接儀式嗎?那個儀式的初衷,是希望我們家的娃娃被客人接回去以後,都能幸福生活。並不帶著宗教的意涵,重點是我們自己很捨不得和這些娃娃分開。第一次舉行迎接儀式時,我哭了出來。(笑)」

[READ MORE...]
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2019-08-07 (水) | 編集 |
2018年夏天,在網路電台needs RADIO主持了一個介紹台灣地區觀光工廠的節目。把逐字稿放進自己的部落格做個紀錄。第一集節目做的是楊梅的「郭元益糕餅博物館」。

img_feature_guide_map_yangmei_1.jpg
(圖片來源:郭元益糕餅博物館官網)

什麼是「觀光工廠」?

什麼是「觀光工廠」?其實就是開放觀光、轉型後的工廠。

「觀光工廠」是由「製造工廠」轉型而成的,近年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後工業時代」(「後工業時代」有幾個特徵:在後工業時代,製造物品時,由專業、技術人員來主導;人們開始不單只注被製造出來的品本身,而且會開始注重理論知識;管理方面,由人與自然轉變為人與人,而且資訊的流通變得非常快速,資訊不只是個人獨有的東西,而是一種公用物品)在這樣的時代裡,許多傳統產業逐漸難以生存。政府為了解決產業生存問題,參考已開發國家做法,開始提倡工廠轉型並觀光化,把擁有產業文化價值、觀光教育價值、地方特色、人文風采和產業獨特性的「製造工廠」,輔導轉型成「觀光工廠」。

經濟部從 2003年開始推動「觀光工廠」計畫,提供業者專業諮詢服務、辦理評選與表揚活動等等,以提升產業品質及民眾對觀光工廠的認識。經濟部工業局將產業觀光定義為:「發揮工業之生產、製品、製程、特殊景觀構成等產業特質,結合工業與科技之主題意涵,以整合工業實質休閒環境資源,達到吸引旅客、增進產業形象及競爭力的目標。」

觀光工廠,除有觀光休閒功能以外,也具備知性效果。再加上應用體驗行銷的努力,使產業對遊客的吸引力大幅提升,並能持續發展。目前台灣經過輔導、認證的觀光工廠分布全台,類型囊括食、衣、住、行、育、樂各大領域。

今天禾子想為大家介紹的觀光工廠是「郭元益糕餅博物館」!不過在介紹糕餅博物館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士林的發展歷史。

士林的歷史

士林可以分為新街和舊街,新街是大家在觀光導覽書上常看到,我想也是很多人都去過的地方,也就是士林夜市(劍潭站)附近,而舊街,以前被稱作「芝蘭街」,但是現在比較沒有那麼熱鬧,靠近士林捷運站士林神農宮一帶。

為什麼舊街會沒落呢?這要從漳泉械鬥說起。漳泉械鬥是指來自福建的漳州和泉州的兩派人馬大打出手的事件。

泉州人渡過台灣海峽來到台灣以後,因為人數較多,人多勢眾,取得了當時較繁華的艋舺,也就是今天的萬華附近,從事商業活動;而漳州人的人數較少,因此只能選擇比較沒那麼熱鬧的基隆河畔士林為據點。雖然漳州泉州人各有各的地盤,但有時候還是會因為土地開發、搶水源灌溉、佔地盤等利益衝突,時常發生摩擦,有時候只是幾個人的小型打群架,但也曾經演變成擴及整個台北的大事件!

本來只是城鄉等級的糾紛,但是各地的漳州人和泉州人看見自己的同胞被欺負,所以紛紛從台灣各地跑來聲援,這場架就越打越激烈,一路打到了士林一帶,原本以士林一帶為據點的漳州人,撤退到了芝山岩的防禦塔,兩派人馬在這裡展開了激烈的纏鬥,大伙兒的武器從棍棒換成了刀劍,殺傷力越來大,結果兩派人都發生了嚴重的死傷,兩敗俱傷。械鬥結束後,雖然兩派人馬稍微和解,但是原本繁華的芝蘭街已經被憤怒的暴民燒毀踐踏成了廢墟。

而現在的芝山岩可以看到的「隘門」和「同歸所」,就是當時19世紀中期漳泉械鬥留下來的痕跡。經過械鬥之後,士林的主城殘破不堪,於是便需要蓋一座新的主城。當時有人認為,把主城乾脆蓋在芝山岩防禦塔下比較安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我們今天逛的,可能就不是「士林夜市」,而是「芝山夜市」了呢!

那個時候,有一位大家景仰的仕紳「潘永清」先生站出來號召大家,不妨把新城建在緊鄰基隆河的平原上,交通方便,大家也比較好做生意,於是有一批人馬出來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把主城建在今天士林夜市的位置。這就是今天的士林夜市會在我們知道的那個地方的由來啦!

而當時,在漳泉械鬥毀於芝蘭街的天后宮,也在新街重新起建,成了都市更新的中心。這座廟宇附近的街道名稱也很有趣喔,由內而外井然有序,最裡面一圈,是大東路、大南路、大西路、大北路,往外則有小東街、小南街,小西街,小北街。人們聚集在這裡做生意,漸漸的繁華起來,形成了大家所知道的士林市場。

而隨著世代交替,這裡演變成國際知名的士林夜市。我們到了士林夜市,除了吃喝玩樂之外,更是見證了200多年前先民對台北聚落的深遠影響喔!

[READ MORE...]
翠山公園
2019-08-06 (火) | 編集 |
多くの方にとって、台北は高層ビルばかりのイメージです。
外双渓(がいそうけい)みたいな里山は知る人が少ないでしょう。

IMG_3659.jpg

先週の土曜日に花ちゃんを連れて、
そこに住んでいるGodfatherに訪ねていってきました。

IMG_3665.jpg

ほとんど毎週行っているところですけど、何回行っても綺麗だと思っています。
そう言っても、やっぱりそこに住むのは相当の忍耐力が必要でしょう。
繁華街に距離があって、最寄のコンビにも5キロも離れていて、
生活にそんなに便利ではないと思っています。

IMG_3662.jpg

旅行として、偶々泊まるのはいいですけど、毎日住むなら、
私は無理かな。

IMG_3656.jpg

8月に入って、もっと暑くなりました。午後5時でも暑い。
でも、6時半まで空が明るくて、一日が長くなるような感じで、夏の小さな幸せです。


イズミ KC-NB17 毛玉取り器
2019-08-05 (月) | 編集 |
数年前のことです。灰色の毛玉が付けている浅い色の服が汚いと思ってたけど、どうしようか分からなかったです。ある日、知り合いのSNSに書いた文を読み、とても安くて、使いやすいそうで、百均のダイソウで手のひらに乗れるぐらい小さな毛玉取りを買いました。

知り合いの言う通り、服などに付けている毛玉がすぐ取られました。でも、数ヵ月後その毛玉取りの表面にある金属のメッシュが破れたから、新しいのを買い替えました。日本へ留学する時も持って行きましたが、相変わらず、すぐ壊れました。

日本でゲストハウスのホストをやっているため、毎回お客様がチェックアウトすると、必ずシーツや布団カバーを全部洗濯しなければなりません。洗濯の頻度が高くなると、毛玉も生かしました。風合いが悪くなるし、汚く見えるから、困っていました。

やっぱり電気屋さんでちょっと高くて、品質が良い毛玉取りを買う方がいいなあと考え、ネットで調べると東急ハンズで毛玉取りを売っているようです。値段はばらばら、良いものなら数千円もかかります。自分の予算は1000円までと決まった後、渋谷の東急ハンズへ。

予算が少ないから、選択肢もそんなに豊かではありません。すぐ什器に欲しいものを決めました。値段は確か1000円未満でした。家に帰って、すぐ試しました!やっぱり1000円のやつと100円のやつが桁の違い!とても使いやすいし、きれいさも違いました。

IMG_4523.jpg
(洗濯したところのシーツ、毛玉が多い)

IMG_4524.jpg
(毛玉取り君を使って、綺麗になったシーツ)

このような綺麗さを扱うのは、結構時間かかります。30分くらいかかりました。

そして、毛玉取り君が日本にいた1年間に付き合ってくれて、10数枚のシーツやカバーをきれいにして、自分の靴下やコートに付けている毛玉も取ってくれました。台湾に戻って、また2年間くらい使いました。数ヶ月前に、毛玉取り君は調子が悪くなって、キャップを緩めないと、動けなくなりました。でも、そうすると、刃物が金属のメッシュに離れて、毛玉をなかなか取れなくなりました。しっかり隙間まで掃除しても、直れませんでしたので、買い替えにします。

ネットストアで毎月の猫砂と猫のカリカリを買うとともに、フィリップスの毛玉取り器を買いました。前の毛玉取り君よりちょっと大きいですけど、使いやすさはほぼ一緒、効果も良いです。

S__49209346.jpg
(三年間使い続いた毛玉取り君)

それでは、毛玉取り君とバイバイするね。お疲れ様でした。この3年間、毛玉をいっぱい取ってくれて、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除毛球機
2019-08-05 (月) | 編集 |
很久以前,在大創買過一款去除衣服毛球的小機器,大概比手掌再小一些,因為覺得淺色衣服上的髒髒毛球醜醜的,但又不知道該怎麼處理,煩惱了好一陣子。後來網路上有朋友發表了大創的那款去毛球機,說便宜又好用,於是我也去買了一個,而且當時的售價才39元!(電池另外買)

果然如朋友說的,衣物上的毛球一下子就被去除掉了,但是用沒多久,表面的鐵網就破掉了,繼續使用的話會刮傷衣服,所以我又重買了一個,念書的時候還帶去日本用,也是沒過多久就壞了。

但是當管家,每一批房客離開,我就一定會把所有的床單、被單、枕頭套都清洗一遍。洗滌的頻率高,這些床單、被單也就容易起毛球,不但摸起來觸感粗糙,淺色的織品長出灰色的毛球看起來也很令人不舒服。

於是我想,如果找電器行買品質好一點的去毛球機的話,是不是會比較方便呢?在網路上查到什麼都有麼都賣得東急ハンズ有賣去毛球機。價格從500圓到數千圓不等。我把自己的預算訂在1000圓,出發前往澀谷的東急ハンズ。問了店員東西放在哪裡以後,開始挑選喜歡的外型。

S__49209346.jpg
(陪了我3年的除毛球機)

因為預算有限,其實可以挑的品項不多,很快就決定了要購買的商品。記得價格是900多圓的樣子。買回家以後立刻來試試看!順手的感覺和清潔度果然和大創的不一樣!

IMG_4523.jpg
(房客的床單,清洗過後出現了很多毛球)

IMG_4524.jpg
(使用除毛球機除以後,變回乾淨的床單)

[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