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09-04 (水) | 編集 |
2018年夏天,在網路電台needs RADIO主持了一個介紹台灣地區觀光工廠的節目。把逐字稿放進自己的部落格做個紀錄。第5集節目,介紹的是桃園的「巧克力共和國」。

(正在DIY教室體驗巧克力點心製作的小朋友)
今天禾子要在節目當中介紹的觀光工廠,是位於台灣,桃園市八德區的「巧克力共和國」。聽這個名字好像跟觀光工廠連不太起來,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巧克力共和國是宏亞食品所設立的觀光工廠。說到宏亞食品,大家可能會有一種「好像在那裡聽過,但又想不太起來」的感覺,不過,如果說到「七七乳加巧克力」或是「禮坊喜餅」大家可能就會馬上「喔───!」恍然大悟了吧?在開始介紹巧克力共和國之前,我們要先來看看巧克力的歷史!
巧克力的歷史
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食用巧克力了。「可可」原始的發音是「卡卡哇」(kakawa)。可可的食用,可以追朔到「前歐美克時期」的中南美洲原始居民。歐美克文明可以說是中南美洲最早的文明,從遺留下來的建築物顯示,他們有活人獻祭的習俗,而且人民階級森嚴,上層統治階級的生活所需,都由下層居民供養,此外,歐美克人也利用石材建造巨大的金字塔和宮殿,影響之後的中美洲文明。是整個中美洲文明之母。他們的分布區域大約是在今天的墨西哥和瓜地馬拉西部,從陸續出土的陶瓷器具,發現有飲用巧克力的證據,而這些器具的時間,可以追朔到西元前1900年。當時的飲用方法和現在非常不同,歐美克人的巧克力是用喝的,他們會在巧克力中加入各式各樣當地生長的農作物,例如:辣椒、香草、玉米粉等一起飲用。大家應該很難想像巧克力加辣椒的味道吧?
馬雅遺跡位於今天的墨西哥灣和宏都拉斯灣的區塊,緊鄰著歐美克遺跡。大約西元前600年,建立了第一個馬雅城市,馬雅城市有著特別的架構,城市的中央,是石造的宮殿和神殿,環繞著宮殿和神殿外圍的,是石造的建築物,是菁英階級的住所,而最外圍沿著海岸的區域,建築材料用的是源於植物的素材,住的是農民。這些農民供應整個社會所需的農作物。對馬雅人來說,可可豆及巧克力飲品在當時是遠行旅人的隨身食物,他們也將可可豆當作貨幣,可以用可可豆交換食物,遠行者身上帶著可可豆來支付費用。馬雅人的神祇,在人們每天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巧克力飲品當時就常用在正式場合,比方說是婚喪喜慶及宗教的祭典上。考古學家在貝里斯北方的城市挖出了殘有可可的器皿,經過鑑定大約是在西元前600年左右,這種器皿是當時馬雅人喪禮中盛裝可可祭品的器皿。
到了14世紀,中南美洲出現了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人也會飲用巧克力飲品。他們採用了和馬雅人相似的方法製作巧克力飲品,但是他們喝的是冷的巧克力,而馬雅人卻是喝熱的巧克力,阿茲特克人有鹹、甜各種不同的巧克力飲品配方,例如:紅番椒、香草、辛辣香辛料等。
這些巧克力飲品都是供給統治者、貴族、戰士、外國貿易商食用,一般是餐後招待貴賓的重要點心。巧克力飲品被盛裝在葫蘆型的碗裡,這種容器內外都彩繪裝飾。研磨後的可可被作成小球狀,作為軍隊及外國商人行旅的口糧。可可豆還是阿茲特克人的貨幣,可以買其他東西或支付工資。
歐洲人與巧克力的第一次接觸
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在發現新大陸後,西元1502年8月15日第四次來到新大陸(中南美洲的地方),哥倫布在這裡,遇上一艘馬雅人的貿易商船,船上載著可可豆及其他食物,這些西班牙人從來沒看過可可豆,也對它沒興趣。雖然哥倫布認知馬雅人重視可可豆,但是他並不知道可可等於貨幣,除此之外,哥倫布本人,也沒喝過巧克力飲品。
第一個被證明喝過巧克力飲品的歐洲人,是西班牙的冒險家及征服者───寇諦斯。他在西元1519年航行到今天的墨西哥,並且以西班牙王權名義,攻佔墨西哥,寇諦斯寫了好幾封信給當時西班牙皇帝查理士五世,描述他在墨西哥的經驗,其中西元1520年10月30日的一封信中,他提到可可豆被當成貨幣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到他強迫阿茲特克的統治者蒙特祖馬二世,開闢可可農場為西班牙人種植可可樹。
可可第一次被帶到歐洲的確切時間並不明確,理論上,早在西元1519年時,當時寇諦斯第一次包租了一艘船,船上裝載著金、銀及其他有價值的東西,送回到西班牙王朝時,有可能在那一次,可可就到了歐洲。另外一次的可能,是在西元1528年時,寇諦斯帶著許多產品、動物及墨西哥人回到西班牙獻給王室時,可能在帶回的產品中就有可可豆,只是在當代的文獻中並沒有提到,所以無法考證。第一次有證據,證明可可進到歐洲,是在西元1544年,在那一年,一群多明尼加的修道士,從瓜地馬拉航行到西班牙,隨身攜帶許多的禮物,其中,就有打發後的巧克力飲品。
巧克力傳入歐洲進入民間
一直到16世紀末期,可可在西班牙及歐洲並沒有普遍的知名度,主要是因為可可的食用被限制在王室宮廷內。西元1606年,一位義大利的旅行傳教士法蘭西斯柯,把巧克力從西班牙帶回義大利,讓巧克力快速的傳播開來。
至於如何傳到法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西班牙國王飛利浦三世的女兒,奧地利的安娜公主,在西元1615年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世時,將巧克力帶進了法國。而巧克力的地位世在路易十四世在位時得到肯定。皇后瑪麗特瑞莎堅持,在宮廷正式的官方儀式及接見賓客的時候,要用巧克力作為招待。
通常,在貴族圈巧克力是在早晨起床後飲用,女傭會用巧克力飲品的專用瓷杯,將巧克力端到床邊供主人飲用,另外,在當時也有被稱之為「巧克力俱樂部」的私人小圈子形成,和法國不同,在英國除了王公貴族,高等祭司外,一般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只要有經濟能力也能在公開的場合購買巧克力、飲用巧克力。西元17世紀中期,有一位法國人在英國倫敦開了第一間巧克力飲品店(巧克力屋),各式各樣的咖啡屋和巧克力屋於是漸漸成了公眾生活的據點。
英國的漢斯史隆爵士,是最早想到巧克力和牛奶結合的人。時間來到了西元 1727 年,漢斯史隆爵士以「漢斯史隆爵士的牛奶巧克力」之名發行產品。從此英國的巧克力屋紛紛仿效,牛奶巧克力帶起了風潮。
從中南美洲的古文明到這裡,人類食用巧克力的方法都還是用「喝的」。直到荷蘭人梵豪登在19世紀初發明水壓機,成功將大比例的可可脂壓榨出來,讓巧克力產生黑巧克力與白巧克力的區別,也讓巧克力的口感更好,間接推動了「固體」巧克力的發展。除此之外,梵豪登在巧克力中加入蘇打粉,在西元 1828 年,世上第一罐「巧克力粉」問世,正式進入即溶巧克力時代,也成為一般家庭早餐的飲品。
19世紀中期,英國的弗萊公司發現,將可可粉與糖加入溶化後的可可脂中調和,製作出的「巧克力膏」口感極佳,並可以放入模具中定型。至此,史上第一片巧克力誕生,並獲得好評。
西元 1867 年,德國出生的瑞士企業家亨利雀巢(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飲料大廠雀巢的創始人)研究發現了濃縮牛奶的方法,這項技術促使另一位瑞士人,丹尼爾彼得嘗試將新式的牛奶與可可、糖、可可脂混合在一起,研究出沒有苦味的牛奶巧克力。到現在,瑞士還是以牛奶巧克力聞名。
可可經濟
在巧克力共和國,除了對巧克力的歷史和文化有巨細靡遺的解說,還有幾個,令禾子大為驚奇的看板,這是在其他觀光工廠看不太到的解說看板。
大家知道可可豆的交易,也是影響全球經濟的一環嗎?可可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可以從「可可原料」和「巧克力」兩個方面來說。就巧克力來說,在2005年,全世界巧克力的交易額就超過了6800萬美元,而可可原料的需求量也有相當的增加量。全世界總共約有50個國家種植可可豆,超過80個國家經手後續的可可豆加工作業;由於可可是種農作物,所以可可豆的價格經常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會因為國際經濟起伏,以及政治上的影響,導致價格波動。自2006年開始,需求量明顯超過供給量,可可的價錢也明顯地上漲許多,其中又以亞洲地區上升的幅度最大。
可可豆交易地點:最重要的國際可可豆貿易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漢堡以及阿姆斯特丹。而可可也有期貨交易的市場。可可豆的期貨交易主要集中在紐約和倫敦,紐約主要負責了整個北美市場,歐洲的市場則以倫敦為主。
那麼,什麼是可可期貨交易呢?國際上可可的期貨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進行。在那裡買家和賣家們訂下合約,彼此約定好一個數量並以事先協定好的價錢在約定期限內為成交貨。
可可的期貨交易,能夠以未來兩年內的可可預產量,用「預購」的方式進行。賣家是以先前協定好的價格,和交貨的現價進行計算,若是實際交貨時的市場現價遠高於之前協定的賣價,則買家將會獲利豐厚,但若是相反的現價低於當初所約定的買價,則買家就損失了可觀的利潤。
通常特頂定地的可可會經過貿易商轉手好幾次,而最終可可成交的價錢已是這些貿易商翻漲好幾倍後的結果。
創辦的故事
巧克力共和國和許多過去在節目當中介紹過的觀光工廠相比,規模和資源都相對豐富,但是在創業之初,也歷經過一番辛苦的過程。

(互動區正在玩遊戲拿獎品的小朋友)
宏亞食品的創辦人張豪城和張添兩兄弟,自幼生活清貧,小學畢業後便進入社會工作,迪化街經營南北貨的兩人觀察市場,發現年節期間,許多家庭都需要出門拜訪親友時的禮物包裝,如果幫顧客包好,他們能買了就走,十分便利。於是兄弟倆發揮創意,運用組合伴手禮,賺取差價,沒想到一個包裝的動作,就能獲得源源不絕的利潤,在迪化街上開賣伴手禮盒是業界的創舉,而張豪城與張添兄弟也在這筆買賣中,獲取了的一筆經商的資金。從這次成功的經驗中,他們學到了若能仔細觀察顧客的需要,做出不一樣的商品,一定能創造商機。
宏亞食品一向給人勇於創新的品牌印象,而這源自於創辦人張豪城和張添與生俱來一種對事物的好奇和觀察力,兩兄弟在1976年創辦宏亞食品,並且在隔年,也就是1977年開始經營如今家喻戶曉的「七七乳加巧克力」系列生產線。因為當年是1977年,這個數字好記又親民,所以宏亞食品便直接採用了「七七乳加巧克力」這樣的品名。
1985年,創辦10年的宏亞食品已經逐漸成為小有規模的糖果供應商,但是,如果只經營糖果生意,容易導致淡季、旺季差距過大,如何平均人力資源的運用,有效應用廠房設備,變成宏亞食品經營面上的新挑戰。同一時間,香港知名餅店「超群」進軍台灣市場,於是宏亞食品開始思考另一種全新的可能性,於是創立了「禮坊」精緻喜餅,並且和超群做出了很不同的市場區隔。
宏亞食品的總經理張云綺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一段很值得和聽眾朋友分享的回憶,她說:「在禮坊營業部時,有位媽媽走進店來希望能購買『一盒』彌月禮盒,剛開始店員感到奇怪,詢後後才得知,她的小孩剛出生不久便夭折了,為了紀念這個無緣的孩子,她來到訂購喜餅的禮坊買彌月禮盒,希望孩子也能吃了,甜甜地笑著。我們的事業就是能夠參與許多人,生命中重要的時刻,並給予加油打氣。」這是令張云綺最動容的故事。
不管是令人懷念的兒時回憶,情人間深藏的濃郁情懷,一直到終成眷屬及喜獲麟兒,巧克力與烘焙食品深刻了生活中的美好。張云綺表示:她很慶幸的是,不管是在七七乳加巧克力或是禮坊,她都在從事讓人幸福的產業。在營收數字之外,宏亞食品更在乎帶給消費者、社會的價值,這也是成立巧克力共和國的宗旨,始終直駛感動人心的幸福道路。
參觀
巧克力共和國占地寬闊,不只是一座可以觀光的工廠,而是一座飽含巧克力知識的博物館!有吃也有玩。如果想要輕鬆獲得巧克力的相關知識,又不想自己一層樓、一層樓地瀏覽常設的巧克力知識看板,那麼禾子建議,大家一定要參加每天的定時導覽!導覽時間的看板就設立在服務台附近,跟著導覽員聽解說,除了可以重點式的吸收巧克力的相關知識,還有,平常不對民眾開放的可可樹溫室,也可進入參觀,更重要的是!只要夠專心,踴躍回答導覽員的解說內容,導覽員發禮物可是一點也不手軟喔!
說到參觀觀光工廠,每次最讓禾子期待的就是DIY課程了!在巧克力共和國,有350元的「心願可可果DIY課程」,可以在80分鐘裡手作課程裡,跟著老師,作出獨一無二的巧克力球,還有空心的可可豆造型巧克力。而「蜂情蜜意彩繪趣.DIY手做創意」課程,製作過程比較簡單,適合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參加,收費是250元。這些課程看起來價格好像有點高,但是,別擔心!因為,參加課程是可以使用門票上的抵用券的!想要親手體驗製作巧克力點心的樂趣可以千萬別錯過了!
在巧克力共和國,除了可以學習到許多和巧克力有關的知識、吃到美味的巧克力點心、在舒適寬敞的餐廳享用精緻的餐點,這裡也是非常熱門的打卡景點喔!停好車,一下車,抬頭就可以看到售票口處有一面高32公尺、寬14公尺的巨型彩繪藝術牆,這是由荷蘭的知名藝術家和在地職人共同創作的藝術牆。走進花園,可以看見這裡寬敞乾淨的景觀花園,花園裡有一座高達280公分的巨型可可果,還有來自西非的可可農民,歡迎著大家來認識巧克力,這也是來到巧克力共和國一定要合照的打卡景點喔。
如果帶著好動的小朋友來到這裡,別擔心無處可以放電!景觀花園的另一側,設有遊花園小火車,可以坐著小火車瀏覽花園風光,而且只要購買小火車的車票,就可以參加歡樂一把抓的活動;另外,館內還有一座戲水池和夏日限定的水滑梯,讓小朋友可以盡情玩樂!那麼身體濕了怎麼辦呢?沒問題!館內貼心附設熱水淋浴間,方便戶外戲水的大小朋友沖洗更衣,不用擔心玩水會著涼!
而巧克力共和國主建築的外觀,就像一塊巨大的巧克力,中間的屋頂採用透明素材,可以減少白天使用照明的電力,一樓接待大廳裡的巨型吉祥物(男生的)「巧諦」和(女生的)「可蒂」外型可愛,有點像猴子也有點像外星人,也是小朋友最喜歡合照的對象之一。
最後,離開巧克力共和國之前,不妨到伴手禮專賣店帶一點好看又好吃的巧克力回家和親朋好友分享,才不枉此行喔!今天的節目就為您進行到這邊,如果對節目有任何感想,歡迎到needs RADIO的臉書粉絲團或是來信needsarsio@gmail.com和我們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needs RADIO還有更多精采節目,歡迎大家來收聽:
https://www.needsradio.org.tw/

(正在DIY教室體驗巧克力點心製作的小朋友)
今天禾子要在節目當中介紹的觀光工廠,是位於台灣,桃園市八德區的「巧克力共和國」。聽這個名字好像跟觀光工廠連不太起來,這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巧克力共和國是宏亞食品所設立的觀光工廠。說到宏亞食品,大家可能會有一種「好像在那裡聽過,但又想不太起來」的感覺,不過,如果說到「七七乳加巧克力」或是「禮坊喜餅」大家可能就會馬上「喔───!」恍然大悟了吧?在開始介紹巧克力共和國之前,我們要先來看看巧克力的歷史!
巧克力的歷史
幾千年前,人類就開始食用巧克力了。「可可」原始的發音是「卡卡哇」(kakawa)。可可的食用,可以追朔到「前歐美克時期」的中南美洲原始居民。歐美克文明可以說是中南美洲最早的文明,從遺留下來的建築物顯示,他們有活人獻祭的習俗,而且人民階級森嚴,上層統治階級的生活所需,都由下層居民供養,此外,歐美克人也利用石材建造巨大的金字塔和宮殿,影響之後的中美洲文明。是整個中美洲文明之母。他們的分布區域大約是在今天的墨西哥和瓜地馬拉西部,從陸續出土的陶瓷器具,發現有飲用巧克力的證據,而這些器具的時間,可以追朔到西元前1900年。當時的飲用方法和現在非常不同,歐美克人的巧克力是用喝的,他們會在巧克力中加入各式各樣當地生長的農作物,例如:辣椒、香草、玉米粉等一起飲用。大家應該很難想像巧克力加辣椒的味道吧?
馬雅遺跡位於今天的墨西哥灣和宏都拉斯灣的區塊,緊鄰著歐美克遺跡。大約西元前600年,建立了第一個馬雅城市,馬雅城市有著特別的架構,城市的中央,是石造的宮殿和神殿,環繞著宮殿和神殿外圍的,是石造的建築物,是菁英階級的住所,而最外圍沿著海岸的區域,建築材料用的是源於植物的素材,住的是農民。這些農民供應整個社會所需的農作物。對馬雅人來說,可可豆及巧克力飲品在當時是遠行旅人的隨身食物,他們也將可可豆當作貨幣,可以用可可豆交換食物,遠行者身上帶著可可豆來支付費用。馬雅人的神祇,在人們每天生活中扮演重要角色,巧克力飲品當時就常用在正式場合,比方說是婚喪喜慶及宗教的祭典上。考古學家在貝里斯北方的城市挖出了殘有可可的器皿,經過鑑定大約是在西元前600年左右,這種器皿是當時馬雅人喪禮中盛裝可可祭品的器皿。
到了14世紀,中南美洲出現了阿茲特克文明,阿茲特克人也會飲用巧克力飲品。他們採用了和馬雅人相似的方法製作巧克力飲品,但是他們喝的是冷的巧克力,而馬雅人卻是喝熱的巧克力,阿茲特克人有鹹、甜各種不同的巧克力飲品配方,例如:紅番椒、香草、辛辣香辛料等。
這些巧克力飲品都是供給統治者、貴族、戰士、外國貿易商食用,一般是餐後招待貴賓的重要點心。巧克力飲品被盛裝在葫蘆型的碗裡,這種容器內外都彩繪裝飾。研磨後的可可被作成小球狀,作為軍隊及外國商人行旅的口糧。可可豆還是阿茲特克人的貨幣,可以買其他東西或支付工資。
歐洲人與巧克力的第一次接觸
西班牙航海家哥倫布在發現新大陸後,西元1502年8月15日第四次來到新大陸(中南美洲的地方),哥倫布在這裡,遇上一艘馬雅人的貿易商船,船上載著可可豆及其他食物,這些西班牙人從來沒看過可可豆,也對它沒興趣。雖然哥倫布認知馬雅人重視可可豆,但是他並不知道可可等於貨幣,除此之外,哥倫布本人,也沒喝過巧克力飲品。
第一個被證明喝過巧克力飲品的歐洲人,是西班牙的冒險家及征服者───寇諦斯。他在西元1519年航行到今天的墨西哥,並且以西班牙王權名義,攻佔墨西哥,寇諦斯寫了好幾封信給當時西班牙皇帝查理士五世,描述他在墨西哥的經驗,其中西元1520年10月30日的一封信中,他提到可可豆被當成貨幣的重要性,同時也提到他強迫阿茲特克的統治者蒙特祖馬二世,開闢可可農場為西班牙人種植可可樹。
可可第一次被帶到歐洲的確切時間並不明確,理論上,早在西元1519年時,當時寇諦斯第一次包租了一艘船,船上裝載著金、銀及其他有價值的東西,送回到西班牙王朝時,有可能在那一次,可可就到了歐洲。另外一次的可能,是在西元1528年時,寇諦斯帶著許多產品、動物及墨西哥人回到西班牙獻給王室時,可能在帶回的產品中就有可可豆,只是在當代的文獻中並沒有提到,所以無法考證。第一次有證據,證明可可進到歐洲,是在西元1544年,在那一年,一群多明尼加的修道士,從瓜地馬拉航行到西班牙,隨身攜帶許多的禮物,其中,就有打發後的巧克力飲品。
巧克力傳入歐洲進入民間
一直到16世紀末期,可可在西班牙及歐洲並沒有普遍的知名度,主要是因為可可的食用被限制在王室宮廷內。西元1606年,一位義大利的旅行傳教士法蘭西斯柯,把巧克力從西班牙帶回義大利,讓巧克力快速的傳播開來。
至於如何傳到法國,比較可信的說法是,西班牙國王飛利浦三世的女兒,奧地利的安娜公主,在西元1615年嫁給法國國王路易十三世時,將巧克力帶進了法國。而巧克力的地位世在路易十四世在位時得到肯定。皇后瑪麗特瑞莎堅持,在宮廷正式的官方儀式及接見賓客的時候,要用巧克力作為招待。
通常,在貴族圈巧克力是在早晨起床後飲用,女傭會用巧克力飲品的專用瓷杯,將巧克力端到床邊供主人飲用,另外,在當時也有被稱之為「巧克力俱樂部」的私人小圈子形成,和法國不同,在英國除了王公貴族,高等祭司外,一般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只要有經濟能力也能在公開的場合購買巧克力、飲用巧克力。西元17世紀中期,有一位法國人在英國倫敦開了第一間巧克力飲品店(巧克力屋),各式各樣的咖啡屋和巧克力屋於是漸漸成了公眾生活的據點。
英國的漢斯史隆爵士,是最早想到巧克力和牛奶結合的人。時間來到了西元 1727 年,漢斯史隆爵士以「漢斯史隆爵士的牛奶巧克力」之名發行產品。從此英國的巧克力屋紛紛仿效,牛奶巧克力帶起了風潮。
從中南美洲的古文明到這裡,人類食用巧克力的方法都還是用「喝的」。直到荷蘭人梵豪登在19世紀初發明水壓機,成功將大比例的可可脂壓榨出來,讓巧克力產生黑巧克力與白巧克力的區別,也讓巧克力的口感更好,間接推動了「固體」巧克力的發展。除此之外,梵豪登在巧克力中加入蘇打粉,在西元 1828 年,世上第一罐「巧克力粉」問世,正式進入即溶巧克力時代,也成為一般家庭早餐的飲品。
19世紀中期,英國的弗萊公司發現,將可可粉與糖加入溶化後的可可脂中調和,製作出的「巧克力膏」口感極佳,並可以放入模具中定型。至此,史上第一片巧克力誕生,並獲得好評。
西元 1867 年,德國出生的瑞士企業家亨利雀巢(就是我們知道的那個飲料大廠雀巢的創始人)研究發現了濃縮牛奶的方法,這項技術促使另一位瑞士人,丹尼爾彼得嘗試將新式的牛奶與可可、糖、可可脂混合在一起,研究出沒有苦味的牛奶巧克力。到現在,瑞士還是以牛奶巧克力聞名。
可可經濟
在巧克力共和國,除了對巧克力的歷史和文化有巨細靡遺的解說,還有幾個,令禾子大為驚奇的看板,這是在其他觀光工廠看不太到的解說看板。
大家知道可可豆的交易,也是影響全球經濟的一環嗎?可可對於全球經濟的影響,可以從「可可原料」和「巧克力」兩個方面來說。就巧克力來說,在2005年,全世界巧克力的交易額就超過了6800萬美元,而可可原料的需求量也有相當的增加量。全世界總共約有50個國家種植可可豆,超過80個國家經手後續的可可豆加工作業;由於可可是種農作物,所以可可豆的價格經常受到氣候變化的影響,也會因為國際經濟起伏,以及政治上的影響,導致價格波動。自2006年開始,需求量明顯超過供給量,可可的價錢也明顯地上漲許多,其中又以亞洲地區上升的幅度最大。
可可豆交易地點:最重要的國際可可豆貿易中心分別是紐約、倫敦、漢堡以及阿姆斯特丹。而可可也有期貨交易的市場。可可豆的期貨交易主要集中在紐約和倫敦,紐約主要負責了整個北美市場,歐洲的市場則以倫敦為主。
那麼,什麼是可可期貨交易呢?國際上可可的期貨交易主要集中在美國的紐約和英國的倫敦進行。在那裡買家和賣家們訂下合約,彼此約定好一個數量並以事先協定好的價錢在約定期限內為成交貨。
可可的期貨交易,能夠以未來兩年內的可可預產量,用「預購」的方式進行。賣家是以先前協定好的價格,和交貨的現價進行計算,若是實際交貨時的市場現價遠高於之前協定的賣價,則買家將會獲利豐厚,但若是相反的現價低於當初所約定的買價,則買家就損失了可觀的利潤。
通常特頂定地的可可會經過貿易商轉手好幾次,而最終可可成交的價錢已是這些貿易商翻漲好幾倍後的結果。
創辦的故事
巧克力共和國和許多過去在節目當中介紹過的觀光工廠相比,規模和資源都相對豐富,但是在創業之初,也歷經過一番辛苦的過程。

(互動區正在玩遊戲拿獎品的小朋友)
宏亞食品的創辦人張豪城和張添兩兄弟,自幼生活清貧,小學畢業後便進入社會工作,迪化街經營南北貨的兩人觀察市場,發現年節期間,許多家庭都需要出門拜訪親友時的禮物包裝,如果幫顧客包好,他們能買了就走,十分便利。於是兄弟倆發揮創意,運用組合伴手禮,賺取差價,沒想到一個包裝的動作,就能獲得源源不絕的利潤,在迪化街上開賣伴手禮盒是業界的創舉,而張豪城與張添兄弟也在這筆買賣中,獲取了的一筆經商的資金。從這次成功的經驗中,他們學到了若能仔細觀察顧客的需要,做出不一樣的商品,一定能創造商機。
宏亞食品一向給人勇於創新的品牌印象,而這源自於創辦人張豪城和張添與生俱來一種對事物的好奇和觀察力,兩兄弟在1976年創辦宏亞食品,並且在隔年,也就是1977年開始經營如今家喻戶曉的「七七乳加巧克力」系列生產線。因為當年是1977年,這個數字好記又親民,所以宏亞食品便直接採用了「七七乳加巧克力」這樣的品名。
1985年,創辦10年的宏亞食品已經逐漸成為小有規模的糖果供應商,但是,如果只經營糖果生意,容易導致淡季、旺季差距過大,如何平均人力資源的運用,有效應用廠房設備,變成宏亞食品經營面上的新挑戰。同一時間,香港知名餅店「超群」進軍台灣市場,於是宏亞食品開始思考另一種全新的可能性,於是創立了「禮坊」精緻喜餅,並且和超群做出了很不同的市場區隔。
宏亞食品的總經理張云綺曾經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提到一段很值得和聽眾朋友分享的回憶,她說:「在禮坊營業部時,有位媽媽走進店來希望能購買『一盒』彌月禮盒,剛開始店員感到奇怪,詢後後才得知,她的小孩剛出生不久便夭折了,為了紀念這個無緣的孩子,她來到訂購喜餅的禮坊買彌月禮盒,希望孩子也能吃了,甜甜地笑著。我們的事業就是能夠參與許多人,生命中重要的時刻,並給予加油打氣。」這是令張云綺最動容的故事。
不管是令人懷念的兒時回憶,情人間深藏的濃郁情懷,一直到終成眷屬及喜獲麟兒,巧克力與烘焙食品深刻了生活中的美好。張云綺表示:她很慶幸的是,不管是在七七乳加巧克力或是禮坊,她都在從事讓人幸福的產業。在營收數字之外,宏亞食品更在乎帶給消費者、社會的價值,這也是成立巧克力共和國的宗旨,始終直駛感動人心的幸福道路。
參觀
巧克力共和國占地寬闊,不只是一座可以觀光的工廠,而是一座飽含巧克力知識的博物館!有吃也有玩。如果想要輕鬆獲得巧克力的相關知識,又不想自己一層樓、一層樓地瀏覽常設的巧克力知識看板,那麼禾子建議,大家一定要參加每天的定時導覽!導覽時間的看板就設立在服務台附近,跟著導覽員聽解說,除了可以重點式的吸收巧克力的相關知識,還有,平常不對民眾開放的可可樹溫室,也可進入參觀,更重要的是!只要夠專心,踴躍回答導覽員的解說內容,導覽員發禮物可是一點也不手軟喔!
說到參觀觀光工廠,每次最讓禾子期待的就是DIY課程了!在巧克力共和國,有350元的「心願可可果DIY課程」,可以在80分鐘裡手作課程裡,跟著老師,作出獨一無二的巧克力球,還有空心的可可豆造型巧克力。而「蜂情蜜意彩繪趣.DIY手做創意」課程,製作過程比較簡單,適合年紀較小的小朋友和家長一起參加,收費是250元。這些課程看起來價格好像有點高,但是,別擔心!因為,參加課程是可以使用門票上的抵用券的!想要親手體驗製作巧克力點心的樂趣可以千萬別錯過了!
在巧克力共和國,除了可以學習到許多和巧克力有關的知識、吃到美味的巧克力點心、在舒適寬敞的餐廳享用精緻的餐點,這裡也是非常熱門的打卡景點喔!停好車,一下車,抬頭就可以看到售票口處有一面高32公尺、寬14公尺的巨型彩繪藝術牆,這是由荷蘭的知名藝術家和在地職人共同創作的藝術牆。走進花園,可以看見這裡寬敞乾淨的景觀花園,花園裡有一座高達280公分的巨型可可果,還有來自西非的可可農民,歡迎著大家來認識巧克力,這也是來到巧克力共和國一定要合照的打卡景點喔。
如果帶著好動的小朋友來到這裡,別擔心無處可以放電!景觀花園的另一側,設有遊花園小火車,可以坐著小火車瀏覽花園風光,而且只要購買小火車的車票,就可以參加歡樂一把抓的活動;另外,館內還有一座戲水池和夏日限定的水滑梯,讓小朋友可以盡情玩樂!那麼身體濕了怎麼辦呢?沒問題!館內貼心附設熱水淋浴間,方便戶外戲水的大小朋友沖洗更衣,不用擔心玩水會著涼!
而巧克力共和國主建築的外觀,就像一塊巨大的巧克力,中間的屋頂採用透明素材,可以減少白天使用照明的電力,一樓接待大廳裡的巨型吉祥物(男生的)「巧諦」和(女生的)「可蒂」外型可愛,有點像猴子也有點像外星人,也是小朋友最喜歡合照的對象之一。
最後,離開巧克力共和國之前,不妨到伴手禮專賣店帶一點好看又好吃的巧克力回家和親朋好友分享,才不枉此行喔!今天的節目就為您進行到這邊,如果對節目有任何感想,歡迎到needs RADIO的臉書粉絲團或是來信needsarsio@gmail.com和我們分享!我們下次再見!
needs RADIO還有更多精采節目,歡迎大家來收聽:
https://www.needsradio.org.tw/
| 主頁 |